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6月27日消息(記者 蘇桂除)你知道嗎?一只體長12厘米的海馬,養殖15天后可陸續產仔二三百只;你見過養在樓里、吹著中央空調的對蝦嗎?6月26日,中宣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海南主題采訪活動采訪團一行走進文昌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被該園區里的海產養殖所吸引。
該產業園區坐落于文昌市會文鎮沙港崀地區,規劃占地6428畝。走近園區,一棟棟二三層高的小洋樓散落在園區里。走進養殖示范廠房一處三層小樓里,一樓是一個個巨型膠制的水桶,里面正在養殖的是東星斑;二樓的一個個養殖池里,東風螺成群結伴躺在底部,小海馬正在歡快游動。記者注意到,每個養殖池里的海水清澈見底。
一只體長12厘米的海馬,養殖15天后可陸續產仔二三百只。記者 蘇桂除攝
水產養殖“被上樓”之后,水怎么來,又怎么排呢?“養殖示范廠房里的用水,我們統一取海水,統一排放。”文昌市政府副市長韓亮說,通過園區的四個取水站,所有的養殖尾水集中排放到園區的生態塘處理后再排放。兩層三層的標準廠房可實現循環用水,加之光伏用電,實現綠色低碳園區。
她說,在該產業園沒建之前,所有的養殖塘均屬無序化的養殖及排放,密密麻麻的養殖后來被清退了,然后集中放在園區里統一養殖。
“傳統水產養殖,一天要換8次水。”正在該產業園內從事海馬養殖研究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鄒雄告訴記者,養殖池實現循環用水后,在不降低產量的前提下,經排放的循環水有三分之二又回來養殖池再利用。
采訪團一行深入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實地采訪。記者 蘇桂除攝
鄒雄所說的循環用水就用到該園區一處養殖示范廠房二樓的海馬養殖產學研基地里。“沒有品種就沒有產業,我們與企業合作做海馬培育就是要以品種為支撐,延續做大產業鏈條。”他說,海馬苗培育出來后,企業負責產業推廣,海馬苗一般養殖一批要五六個月可產出,一只體長12厘米的海馬,養殖15天后可陸續產仔二三百只,該項目于今年2月份啟動,海馬苗的示范應用全鏈條創新設計,向養殖戶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服務,提高園區協同創新水平。目前,養殖出來的海馬苗已銷往省內外,產值發生了可喜變化。
匯泰實業控股有限公司是該產業園第一家進駐的養殖企業,該公司從事種質南美對蝦十幾年,從早期在臨高,到翁田,最后于2021年選擇落戶文昌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一年多來,經過與高校合作,先后培育出廣泰1號、渤海1號兩個南美對蝦種質,并獲得國家認證,其中渤海1號屬耐高鹽品種,適合在南方養殖。
在渤海水產育種基地項目里,記者看到,該基地里養殖的南美對蝦車間屬于封閉式管理,對蝦吹著中央空調,在養殖池里生活。
采訪團一行深入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實地采訪。記者 蘇桂除攝
“馮家灣海水資源比較優越,交通又便利,園區配套又好。”匯泰實業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何強說,該公司進駐園區后,讓種質有封閉式的固定場地,少去了環評,加之園區統一供水,統一排污,政府部門又紅又為公司提供了很好的服務,也對公司的科技研發進行了扶持,這對育種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何強表示,該公司培育出來的南美對蝦種質資源優先服務國內市場,未來將通過海南自貿港一些優惠政策將種質資源輻射至東南亞國家。
“我們的南美對蝦一對500元,今年上半年已經實現2600萬的產值,全年預計實現6000萬元。”如何解決養殖上樓產生的高成本?何強表示,通過雜交再選育,一代一代傳養殖出來,最后變成對外銷售的種質,通過提高養殖育苗的成功率,成功率高了成本固然就降下來了,再深挖種蝦的價值,比如一只種蝦的價值帶來的下游30倍的產值。
文昌市政府副市長韓亮表示,該園區已經引進入4家企業和科研院所,引進項目37個,計劃投資58.18億元。第一批入園的確5家企業項目已經動工建設,其中渤海水產對蝦種苗繁殖項目等11個項目已投產。在科學育種技術的支撐下,2022年,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凡納濱對蝦“渤海1號”和金鯧“晨海1號”等水產新品種通過審定,園區實現固投約14.09億元,同比增長112.3%,完成產值3.85億元,同比增長367.7%。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