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優秀的勞務品牌是勞動者務工就業質量的“金名片”,是企業市場競爭的“殺手锏”,是就業、創業工作的深度融合。近年來,海南各市縣積極抓好“一地一品”“一地多品”勞務品牌創建,涌現出一批如定安粽娘、文昌雞師傅、臨高金牌住工等具有海南特色、技能突出的勞務品牌,在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日前,《海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十九部門關于加強勞務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出臺,提出“十四五”期間,聚焦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等重點產業,省級集中培樹一批特色勞務品牌“樣板間”。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即日起推出打造“瓊字號”勞務品牌系列報道,聚焦海南勞務品牌發展現狀、市縣優秀勞務品牌建設成績、省級瓊字號勞務品牌培樹進展,展示海南人力資源品牌“量”“質”同步發展中的亮點,敬請關注。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記者 林文泉
“我通過‘金牌住工’勞務品牌的培訓,學會裝配式建筑的技能,目前在康莊住工做網籠工,一個月收入6500元,平時下班回家還能照顧好家人。”臨高縣博厚鎮大雅村委會擁武村村民王少玲高興地說。據了解,2022年5月份以來,臨高金牌港開發區“金牌住工”逐漸成為裝配式建筑工人培訓基地,共開展培訓6期507人,既滿足金牌港開發區企業需求,還帶動當地就業。
在家門口打工也能掙到錢
臨高金牌港開發區是海南自貿港13個重點園區之一,也是海南裝配式建筑產業聚集地。作為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重要一環,人才始終是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資源,為了培養更多裝配式建筑產業工人,適應園區及未來全省裝配式建筑產業需要,在裝配式建筑備受關注的背景下,成立“金牌住工”勞務品牌。
王少玲與其他村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完成了從農村婦女到工人的蛻變。在入職之前,她是一名農村家庭婦女,在家照顧孩子、老人,做家務,閑散時打零工等,就是她的日常,一個月能掙到3000多元填補家用。入職后,她成為一名網籠工,專門負責綁鋼筋,一月收入6500元,并且工作期間包就餐,傍晚7點下班后,她就可以回到離廠不遠的家里,還能照顧家人。
家住臨高縣皇桐鎮金波村的陳孝銳也有相同的機遇,通過“金牌住工”培訓后,他目前是康莊住工的一名切割工,按照客戶要求對成型的混凝土板塊進行切割,一個月能拿到6500元工資。
“以前在家里做電焊工,一個月能掙到4000多元,但隨著門窗生意越來越少,收入越來越低。”陳孝銳說,“如今每個月穩定收入6500元,廠里還包吃住,平時上晚班就住廠里宿舍,上白班就回家住,真的是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到錢。”
“點單”服務為園區企業提供專業人才
近年來,臨高縣大力提升當地營商環境,裝配式建筑產業蓬勃發展。為滿足已經在金牌港開發區落戶的裝配式建筑企業對產業工人的需求和當地村民的就業需求,臨高縣適時推出“點單式”服務、“訂單式”培訓。比如,近期,康莊住工需要安裝一批裝配式建筑,企業先向政府提出“點單”服務,臨高縣人社局和博厚鎮黨委、鎮政府“接單”后,很快就組織50多名村民參加“金牌住工”裝配式建筑技能培訓,村民培訓合格后與康莊住工簽訂用工協議。
目前,臨高縣全力打造“金牌住工”勞務品牌,政府部門、企業、職業院校參與其中,充分發揮政企校多方合作的優勢,面對農民工等八類人員開展裝配式建筑產業培訓,解決當地剩余勞動力就業的同時,積極推動臨高縣裝配式建筑產業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
康莊住工總經理助理李松林介紹,通過開展“金牌住工”勞務品牌,對學員進行裝配式建筑技能培訓,既滿足園區裝配式建筑企業招工、用工需求,又能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園區企業通過企業職工崗位技能培訓,在金牌港園區實訓基地進行實訓,開展適應崗位需求和發展需要的技能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水平。同時,園區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學校培養與企業用人的有效銜接。
園區裝配式建筑企業快速發展急需大量專業工人
目前,金牌港開發區已簽約進駐企業26家,其中新型建筑企業20家。新型建筑企業以裝配式建筑產業為主,在這20家企業中,7家已投產,8家在建,5家待開工。大量裝配式建筑企業入駐金牌港開發區,急需大量的技能型員工,而“點單式”服務、“訂單式”培訓的用工特色,讓當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金牌港開發區求職。目前,僅康莊住工有120多名員工,其中60多名是當地人。
臨高縣人力資源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田振龍介紹,“金牌住工”是根據對園區裝配式建筑企業用工需求和所缺工種摸底的情況,開展針對性技能培訓,通過培訓合格的學員企業可以直接招用上崗,從而減輕企業給學員培訓的負擔。下一步,將在臨高金牌港開發區建立“金牌住工”勞務品牌實訓和培訓基地,充分利用園區裝配式建筑行業資源,深化“基地+品牌”兩位一體建設,形成臨高縣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產業資源鏈,助力海南省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