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電子競技體育”相關內容幾乎每天都能登上熱搜位置,甚至作為青年圈層文化的一部分,被各方關注和探討。受“數字經濟”“數實融合”等一系列決策部署的積極影響,在國內,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政策利好,為電子競技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為該行業的發展明確了方向。
搭乘電競勢起的東風,電競產業鏈上的衍生行業—電子競技指導服務業也在快速發展。一方面協助帶動電競破圈,推動更多新用戶加入電競;另一方面規范引導,帶動電競及電競服務業升級。更重要的是,在讓更多電競玩家獲得高品質、沉浸式的電競體驗的基礎上,電競指導員也在幫助電競產業形成新的消費潮流和生活方式,并推動解決就業問題,幫助更多青年人實現靈活就業、高質量就業。
豐富產業生態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電子競技產業收入達1445.03億元,電競用戶規模約4.88億人。專家指出,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50年來,電子競技從實驗室走向全球,其呈現的價值正得到越來越多的肯定:首先,電子競技與前沿科技聯系緊密,可與科技創新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其次,電競產業需要構建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有利于促進就業;第三,電子競技產業鏈涉及面廣,上游集中在游戲研發領域,中游包括賽事組織運營等方面,下游面向受眾,包括俱樂部、選手、解說,電子競技指導服務等等,產業鏈的豐富,將更有利于電競生態繁榮,創造更多社會、商業、文化價值。
“除了自身發展的必然,如何能讓產業更豐富更長久地發展,真正成為支柱產業,一定要依靠業態繁榮。電競也不例外,除了電競本身,產業鏈的上下游,尤其是電競服務業的帶動至關重要。”產業專家強調,在電競產業的下游,電競指導服務可以協助電競愛好者更好的地入,融合教育、文化、服務方方面面,甚至是電競相關職業化推動的關鍵角色。
拉動產業升級
過去十年,電競行業從曾經單純的娛樂、不被認可,到逐漸產業化,被主流社會所認知和了解,走過了艱難的上升期。四年前,中國電競在雅加達亞運會表演項目中斬獲2金1銀,那是電競參與者和關注者們觸摸頂級規則、感知綜合大時代的元年。如今,他們正滌蕩自身、凈化行業秩序,開啟全新時代。
隨著電競用戶數量的增加及觀賽需求的增加,競技類游戲的需求快速增加,因此借助電競指導員進行實戰練習,逐漸成為電競用戶的主要選擇。電競指導員是基于電子競技及相關行業生態,為提高用戶電競體驗感和水平而提供技戰術指導、咨詢、競技協同等體驗服務的人員,可以說是電競產業鏈下游極為關鍵的一環。
為了更好地協助電競產業發展,電競指導員作為電競服務業的一部分,開始主動擔起規范發展的責任和推動力量。當前,政府、行業協會及頭部企業等電競指導領域的多方參與者,正積極制定相關標準,讓包括電子競技指導服務在內的電競生態發展有更清晰的界定,更順利地走向高質量發展。
2022年5月,中國通信工業協會電子競技分會“游戲服務師”職業技能團體標準終審會在長沙舉行,立足行業,制定標準,促進游戲產業規范、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同年6月,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聯手行業組織、市場頭部企業、法律機構、培訓院校等制定的《電子競技指導員管理規范》和《電子競技指導員服務能級評價導則》正式發布。依照管理規范及評價導則,10月,上海電競協會啟動電子競技指導員等級考核四級測試,進一步夯實標準規范的落地和實施。評級測試分為學習、考核及認證三個環節:經過思想政治、法律常識、專業技能、行業概況等內容的在線培訓學習,再進行線上等級測試,考核通過即可獲得認證。11月,中國通信工業協會電子競技分會發布公告,表示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電子競技分會指導開發的電子競技職業技能認定考試平臺正式上線。據了解,當前已有部分從業者完成考試。
有媒體報道表示,目前行業內較大的平臺對電子競技指導員和用戶普遍采取雙向保護措施:首先,未成年人既不能成為電子競技指導員也不能使用相關服務;其次,大平臺基本實行24小時AI加專人值守體系,快速剔除不良信息;第三,部分大平臺還會經常組織平臺上的電子競技指導員學習國家最新法律法規,并借助平臺優勢進行相關愛國主義教育等。
帶動靈活就業
除了帶動產業升級,還要進電競高質量發展。電競指導員作為新興職業代表,也在積極帶動就業,整合電競服務業在就業方面的核心力量,拓寬電競相關從業者的職業發展路徑,挖掘和釋放更多就業就機會實現電競領域的靈活高質量就業。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數已經達到了2億人左右,靈活就業已成為我國勞動力市場的重要就業方式。隨著數字技術不斷深入發展,以平臺作為組織基礎的新就業形態正成為我國靈活就業中重要且規模不斷擴大的力量。各類數字經濟領域的靈活就業,如云客服、人工智能標注師等職業打破了就業時空限制。電子競技指導員,同樣是基于平臺經濟,是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下產生的新職業。電競作為發展迅猛的新興產業,其平臺所能吸附的靈活就業人員數量超乎想象,而電競指導員這類職業,未來將有望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
資料顯示,約86%的電子競技指導員從業者薪資是當地平均工資的1至3倍。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新職業——電子競技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未來五年,我國電競人才需求量近350萬人,而當前只有不到15%的電子競技崗位處于人力飽和狀態。這意味著,未來在該領域將釋放更多就業崗位,并帶動靈活高質量就業。
人才是一個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當下,企業、高校以及政府,也正不斷完善電競指導領域的人才培養及后續保障體系,并著力針對專業電競選手退役后更大大地揮專業價值,努力提供更加完善的職業發展規劃和落地,為行業持續造血、輸血。(李晶)
原標題:新職業“電子競技指導員” 拉動電競業態繁榮
責任編輯:符金花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