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條例
(1994年8月15日海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7年10月24日海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關于修改〈海南省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2年5月30日海南省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海南省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條例修正案》第二次修正 根據2021年9月29日海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于修改〈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六件法規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第一條 為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明確產品質量責任,保護用戶、消費者以及生產者、銷售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產品生產、銷售及質量監督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省、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
藥品監管、海關、勞動監督保障、消防救援等有關部門,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職權范圍負責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
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業本系統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用戶、消費者及消費者委員會、行業協會、個體勞動者協會等社會組織、社會團體和新聞輿論機構,對產品質量實行社會監督。
第四條 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必須貫徹“質量第一”的方針,切實保護用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生產、銷售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應當依法承擔產品質量責任。
第五條 生產者對其產品應當實行嚴格的質量檢驗制度,確保產品質量。
第六條 銷售者必須對所銷售的產品質量負責,進貨應當實行索證和驗收制度。產品在保證期內并非用戶或者消費者使用或者保管原因所造成的質量問題,由銷售者先按國家有關規定負責產品的修理、更換、退貨和賠償,或者依雙方約定予以解決。其產品質量責任屬于生產者、供貨者或者儲運者的,銷售者有權向有關責任方索賠。
第七條 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管理產品質量監督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監督檢查部門)依職權對產品進行監督檢查和處理質量違法行為。
監督檢查部門必須按規定的程序和檢查方法行使檢查職責。
第八條 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制定本省質量監督檢查計劃,并組織實施。
第九條 實行報檢、檢驗、監管機構職能分離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體制。逐步實現由中介機構代理報檢,檢驗機構經資格審查合格后獨立檢驗,面向社會有償服務,質量監督管理部門行使監管行政職能。
第十條 監督檢查部門以抽查為主要方式對產品質量實行監督管理,對可能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產品以及用戶、消費者、有關組織反映有質量問題的產品進行抽查。抽查的主要內容是產品是否具有真實、合法的檢驗報告或者合格證明。
被檢查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和干擾抽查。
第十一條 監督檢查部門對產品進行抽查,不得收費。所需費用列入各級財政預算。
第十二條 監督檢查部門在監督檢查時,可行使下列職權:
(一)要求被檢查人提供有效的產品檢驗報告或者合格證明;
(二)對質量有疑問而又不能提供有效檢驗報告或者合格證明的產品,對雖有檢驗報告、合格證明但與產品明顯不一致的,可以封存樣品,并責令被檢查人按規定送檢;
(三)詢問被檢查的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證明人,并要求提供證明材料和有關資料;
(四)查詢、復制與質量違法行為有關的協議、賬冊、單據、文件、記錄、業務電函和有關資料;
(五)發現被檢查人有質量違法行為時,可以責令其暫停生產、銷售,提供生產、銷售及庫存產品的數量和情況。
第十三條 監督檢查部門對有根據認為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或者有其他嚴重質量問題的產品,以及直接用于生產、銷售該項產品的原輔材料、包裝物、生產工具,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情況復雜的,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對查封、扣押時保質期不足三十日的產品,應當在保質期內處理完畢。
第十四條 消費者委員會有權受理產品質量投訴,并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參與監督檢查部門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向有關行政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請產品質量糾紛仲裁或者提起訴訟。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新聞媒介予以揭露、批評。
各級人民政府對消費者委員會履行職能應當予以支持。
第十五條 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的依據:
(一)已發布的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未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必須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二)產品說明、合同、實物樣品或者其他方式所明示的質量指標或者狀況;
(三)產品說明、合同、實物樣品或者其他方式所明示的質量指標或者狀況嚴于本條第一項所列標準的,按其所明示的質量指標或者狀況。
第十六條 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考核,對經考核合格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發給合格證書,并向社會公布其可以從事檢驗的產品及項目。
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取得合格證書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每2年進行一次復核。
未取得合格證書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不得從事產品質量檢驗業務。
第十七條 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接到有關產品質量檢驗機構的考核申請后,應當在七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
對已受理考核申請的,應當在兩個月內作出考核結論。逾期不作出決定或者對決定、考核結論不服的,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十八條 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應當對報檢單位提供科學準確的檢測數據和檢驗結論,該數據和結論可以作為質量監督、質量仲裁的依據。
第十九條 質量監督檢查部門或者其他報檢機構抽取樣品時,必須出示有效文件、證件,并按技術標準和有關規定抽取樣品。
檢驗機構應當按送檢或者責令送檢的法律文書所規定的內容收驗樣品和檢驗,一般產品應當在十日內,不易儲存的食品類產品應當在儲存有效期內,出具檢驗報告(技術上對檢驗時間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并及時將檢驗結果分送送檢單位和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樣品在檢驗后仍有使用價值的應當予以退還,復檢樣品在留樣期滿后退還。
第二十條 當事人對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結果如有異議,可以在接到檢驗結果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申請復檢。經復檢證實原檢驗結果有誤的,應當予以改正;原檢驗結果正確的,應當予以維持。復檢費用由責任方承擔。
第二十一條 對取得有效質量檢驗報告或者合格證明的產品,任何單位不得在有效期內對其相同檢測項目進行重復檢驗。確屬監督檢查需要的,應當由監督檢查部門支付樣品及檢驗費用。
第二十二條 產品質量檢驗機構的檢驗收費標準,由省價格主管部門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條 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對所出具的檢驗結果或者證明負責。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偽造檢驗結果或者出具虛假證明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的規定處罰。
第二十四條 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對送檢的技術資料、商業秘密負有保密責任。檢驗機構或者檢驗人員泄露被檢驗人的產品技術秘密或者商業秘密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處罰。
第二十五條 禁止生產者、銷售者有下列行為:
(一)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的;
(二)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銷售國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銷售的產品和失效、變質的產品的;
(三)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
(四)偽造產品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違反前款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處罰。
第二十六條 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應當真實,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二)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
(三)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
(四)限期使用的產品,應當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應當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
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不符合前款規定的,責令改正;有包裝的產品標識不符合前款第四項、第五項規定,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并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
第二十七條 本規定規定的違法行為,根據國家和本省規定已實施綜合行政執法管理的,由市、縣、自治縣綜合執法行政機構處理。
第二十八條 沒收和罰款使用省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罰沒收據。沒收和罰款金額按規定上繳同級地方財政。
第二十九條 從事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包庇質量違法行為的,由其主管機關給予處分;因監督檢查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違法行為給當事人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由作出行政行為的機構先行賠償,再視情節向直接責任人追償。
第三十條 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對行政強制措施或者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十二條 本條例具體應用問題由省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第三十三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原標題: 海南省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條例
責任編輯:馬玉琴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